短期损失长期受益 环保产业将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布时间:2015-09-15
来源:
浏览量:9067
9月11日,中共中央整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会议认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还要建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争论从未停止。而自从中国经济发展开始放缓,有关环保与发展之间“不可两立”的争论愈演愈烈。
9月8日,环保部发布的《新常态下环境保护对经济的影响分析》(下称《分析》)显示,环保在短期和小范围内对经济发展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但通过环保,淘汰了落后产能、优化了产业升级,节能环保产业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短期损失
自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环保部从严执法,约谈了一批又一批的地方政府领导,督促整治大气污染,许多城市在2014年APEC和今年抗日战争70周年阅兵前后都停产整顿,确保蓝天。
环保部一位参与调研的人士介绍,2014年APEC会议期间,唐山市对全市242家企业实施停、限产措施,估计损失近100亿元。
《分析》称,近两年来,唐山市持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因市场和环保等因素关停取缔的企业达2382家,经初步测算,钢铁行业关停影响现价产值276.5亿元,占钢铁行业总产值的6.4%;水泥行业关停影响现价产值6.5亿元,占水泥行业总产值的2.5%;焦化行业关停6家,减少产能315万吨,影响现价产值47.3亿元,占焦化行业总产值的9.5%。以上企业合计减少产值352.9亿元,影响税收18.46亿元。
不过,环保部人士介绍,唐山市受影响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唐山市产业结构偏重趋同、产业链条短、产品档次低、竞争力不强以及传统产业的产品价格全面下跌等导致各项经济指标增长乏力。
《分析》称,据宏观测算研究,“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累计减少了GDP1869亿元,占同期GDP比例为0.12%。
刚实施不久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淘汰落后产能共造成GDP减少约1148亿元,占同期GDP比例为0.03%,其中炼钢行业减少812亿元。
“从整体来看只是在短期内对火电、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两高一资’行业产生了遏制作用,而对现代服务业、环保产业、设备制造业等新型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明显优化了产业结构。”环保部一位参与调研的人士表示,而且,淘汰的很多其实是僵尸企业,即使不淘汰也处于关停状态。
除了关停取缔,要求企业完善治污设施也是一笔较大的投入。环保部人士介绍,淄博市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环保投入达400多亿元,整治污染企业8000多家(次),关停各类土小企业3000余家,新上治污设施1500多台套。由于环保投资大部分由企业承担,环保治理的高额投入加大了企业投资和运行成本,短期内对企业经济指标影响较大,“利润率”降低。
“但是,这些治污设施投入本身就是企业达标排放应该投入的。”环保部人士表示,同时,由于环保投资的增加,避免了污染物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损失,同时拉动了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淄博市环保产业仍连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多位经济学家认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几个因素中,现在国内投资对GDP增速的贡献率已从2010年的54.8%下降到2014年的48.5%;同时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从1978年的48.8%下降到2012年的29%,远低于美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外需求下降导致中国出口同比增长持续下降,从2010年的31.3%,下降到2012年的7.9%,再下降到2015年一季度的4.9%。
多年粗放型的发展也使得全国部分地区的大气、水、土壤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留下巨额环境欠债。
IMF副总裁朱民认为,中国关键的挑战是完成结构转型,要把经济从一个投资出口驱动的模式转变成一个更创新的、更高科技的、更消费驱动的和更持续的经济,走向一个更长期可持续的道路,这需要结构、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更加市场化、更多创新和生产力提高。
长期受益
环保治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带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分析》称,“十二五”前期(2011-2013年),我国环保投入共计2.33万亿元,拉动GDP增加2.56万亿元,占前三年GDP的1.64%;拉动国民经济总产出增加8.87万亿元,占全国同期总产出的1.84%;增加居民收入1.09亿元,占居民总收入的1.56%。另据测算,大气行动计划的实施将拉动我国GDP增长1.94万亿元,增加就业196万人。水行动计划的实施需要环保总投入4.6万亿元,带动GDP增加5.7万亿元,累计增加非农就业约400万人,带动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1.9万亿元。
为治理大气污染,国家更新升级多想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这促进了企业生产工艺升级,加快产品更新,倒逼行业优胜劣汰。《分析》称,浙江省通过加严环保标准,整治关闭224家铅蓄电池企业(总共273家),而该省蓄电池行业总生产总值不降反增,较整治前增长41.3%,利润增长75%。
“大气行动计划、水行动计划的实施对产业结构具有明显优化作用,火电、钢铁、水泥、化工等高污染行业比重显著下降,涉及大气、水治理的高新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比重将有所上升。”环保部人士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使得工业所占比重下降了0.36%,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下降0.39%,第三产业比重增加了0.24%。
据环保部提供的数据,“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以15%至20%的速度增长,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已达677亿美元,居全球之首。
企业和产业的利润、增长都可以计算,但是污染造成的健康和经济损失有可能会延续很久、难以估量。
2013年底,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陈竺院士,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王金南研究员等专家,在国际医学界最权威的《柳叶刀》(TheLancet)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积极应对空气污染健康影响》评论(以下简称《影响》),估计中国每年因室外空气污染(主要是PM10)导致的早死人数在35万-50万人之间。而《柳叶刀》杂志2012年底发表的《全球疾病负担2010年报告》中认为2010年中国PM2.5污染致120万人过早死。
《全球疾病负担2010年报告》还称,基于空气污染所带来的疾病等危害和所导致的早死人数推断,PM2.5拖累中国GDP增长10%。由于2007-2010年对PM2.5的监测尚未开始,研究人员对这些评估数字存在争议,不过普遍认为仍有借鉴意义。
环保部人士介绍,另有研究表明,我国每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当年GDP的6%左右。
“部分低端污染产业对经济和税收贡献有限,但修复其造成的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以及生态破坏往往需要数十倍资金。”环保部参与调查的人士表示。
《分析》建议,推动绿色“中国制造2025”;对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焦化、石化、化工等重点工业行业实现绿色化改造,推广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加强减排与治污技术研发与科研成果转化,在废气超低排放、低温SCR脱硝等技术上加快实现突破。
同时,《分析》还建议,结合“一带一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以气水土三个十条及“十三五”规划为抓手,制定和实施针对性强的国家绿色清洁能源、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环境保护、固体废物资源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智慧环保”等8大工程体系,以绿色大投入带动产业大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议设立国家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基金,采用政府与资本合作模式(PPP)、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推进环境治理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放开环保市场。
与此同时,环保部人士表示,要严格执法,铁腕治污,建立公平市场竞争环境,避免环保违法企业“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转自中国环保在线)